国家宗教政策法规: 更多 >

佛教故事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首页 -> 初入佛门 -> 佛教故事 -> 正文

焚香吟诗(一)

  • 来源:

  • 日期:

    【2015-11-20 11:43:32】

  • 共阅:

    2781次

——释皎然的故事

释皎然,字昼,姓谢氏,长城(今云安姚安北)人,是南朝康乐侯的谢灵运的十世孙。幼负异才,生性与佛道相合,早年即倾心佛理,成年后就削发为僧。
皎然曾经拜访灵隐寺戒坛守直律师,聆听训诲,特别留心,多有所得。他的诗歌作品,吟咏性情,往往能表达佛理的精微。他的文章也秀美隽雅,时人称为佛门高手。
皎然立志博访名山,所到之处,无不拜访寺庙,登听法师讲经。而他还兼攻并进,子史经书,都取得很高的成就。凡是皎然游历之处,无论是京师还是郡县,文人士夫们都十分推重他。大抵一开始多以诗歌包含劝化之意,渐渐使人感发佛智,这就是皎然推行教化的特殊方法。
到了中年,皎然拜谒诸禅师,明了心地法门,与武山元浩、会稽灵澈结为道友,所以时谚说:“霅之昼,能清秀。”
德宗贞元初,皎然居于东溪草堂,决心要摒弃诗道,专心禅理,所以自己教悔自己说:“假使有孔子的博识,胥臣的多闻,整天只注意眼前的事,矜道侈义,那也只能足以扰乱我的真性。这怎么能比得上孤松片云,禅座相对,无言而道合,至静而同呢?我打算到杼山去,与青松白云为伍。
于是,他把所著的《诗式》及一些诗文篇札,都封存起来,对笔砚说:“我疲尔役,尔困我愚,数十年间,了无所得。何况你是外物,为什么累于人呢?我既无心,去亦无我,我将放你各归本性,使物自物,与我无关,这不是很快乐的事吗?
说完,皎然就命弟子废弃笔砚,打点行囊,前往杼山隐居。
贞无五年五月,正好前御使中丞李洪自河北遭贬,谪为湖州太宗,特来拜访皎然。初相见时,两人一言未发,恍如神合。
皎然知道李洪精于佛理,就屈节向他求教。先问宗源,次及心印,李洪笑着,一一作了解答。
有一天,他们谈到《诗式》,皎然把自己的宿志跟李洪说了。李洪听了不以为然,说:“你的想法并不对。”
李洪坚持让皎然命弟子找出《诗式》一书的稿本。细读一遍以后,他感叹地说:“早年曾经读进沈约的《品藻》、慧休的《翰林》、庾信的《诗箴》,这三个人论诗的见解,都无法跟此书相比。皎然大师,你为什么受小乘偏见的约束,以宿志为辞,湮没了这部好书呢?”
李洪不由分说,把《诗式》稿本带走。于是,《诗式》一书得以广泛流传。



官方微信

Copyright©2009-2017 Bao tong temple All Rights Reserved. 宝通禅寺 版权所有
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鄂(2022)0000079

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52号 鄂ICP备10018908号-1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    客堂电话:027-87884539    技术支持:武汉丰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