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宗教政策法规: 更多 >

讲座报道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首页 -> 学佛讲座 -> 讲座报道 -> 正文

心平法师开示《维摩诘所说经》第十八讲

  • 来源:

  • 日期:

    【2024-06-19 15:15:41】

  • 共阅:

    283次

        69日上午930分,心平法师在《谈心》“学佛讲座”开示《维摩诘所说经》第十八讲。

  本次讲座,心平法师讲解了序分中的六种成就,并结合经文开示了如何建立“佛国净土”。

1.jpg

  古来中国佛教对经文就有序、正、流通三分,《维摩诘所说经》也不能例外。从正文开始,先将序分分作两大科:一是信序,又名通序,即几乎所有经文都用“如是我闻”四字做序的起首,证明此经是佛亲口所说,令人生起正信。二是发起序,是说明本经是因何种因缘而和说的,因各经发起的因缘不同,故又名别序。

  龙树菩萨在《大智度论中》把序文解释为“信、闻、时、主、处、众”六种成就,以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序文中“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二千”一句为例:一,“如是”为“信成就”,即经文句句如佛所说,真实可信;二,“我闻”为“闻成就”,即所述佛法曾亲耳听佛所说,不是为他人转述;三,“一时”为“时成就”,指说法的时间,因佛陀在定中说法所感时间与人天不同,故用“一时”;四,“佛”为“主成就”,指说法的人;五,“在毗耶离菴罗树园等”为“处成就”,指讲述这一部经典的地方;六,“与大比丘及文殊师利等三万二千名众”为“众成就”,指说法的对象。一部经六种成就皆能具备,才能判其为大乘经典。

  在《法华文句》中说,佛说法的时候,听众有四种:一,发起众,发起讲这部经的人;二,当机众;三,影响众,他方世界前来助佛宣扬佛法的菩萨等众,这三万二千的菩萨,就是四众中的影响众;四,结缘众,如一般下根器的薄福根浅的众生。

  宝积长者向佛陀请法,问如何得到清净无染的佛国净土?菩萨如何实践净土行?佛陀回答:“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”,意思是说,众生就是菩萨的净土,那么,充满苦恼的众生,便是菩萨关怀的对象。

  如何为众生建造一个理想的国土?这正是《佛国品》的主题所在。直觉上,国土所指是居住的外在环境,但是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却认为只要人的心中澄净,并让居住于该国土的众生心中澄净,就能建造那样的清净环境。

  由此可知,要得到净土这个果地必须从心地下手,因为唯有“净因”,方能感得“净果”。心要具有三种条件:一是直心,即不谄媚的心;二是深心,是具足功德的心,以为众生所求、为成佛所修的一切法门、一切资粮为功德;三是菩提心,是成就众生的心,即觉悟的心。菩萨成佛时,依此三心,众生得生菩萨净土。

  当具足三心后,还要付诸实践,行六度、四无量心、四摄法、十善等弘法利生的事业。六度、四摄等实际行动之所以成为建立净土的原因,是和三心一样,有净因,而可以感得净果。若以“从因说果”的角度来看,行持便是净土,在实践善行之时,可说净土从此处展开了。

  菩萨有无尽、无量的一切善行,然而对想学菩萨的众生来说却经常茫然不知从何着手,于是佛陀总结菩萨的净土之行,对宝积说:“若菩萨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;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虽然净土建立的修行有六度、四摄等万行,但是不管如何做,其根本都必须回到心上,心是一切的原点,依原点来统摄万行,就不会迷失在作为之中了。

2.jpg

  讲座结束时,众人起身合掌,感恩心平法师慈悲开示。

官方微信

Copyright©2009-2017 Bao tong temple All Rights Reserved. 宝通禅寺 版权所有
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鄂(2022)0000079

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52号 鄂ICP备10018908号-1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549号    客堂电话:027-87884539    技术支持:武汉丰网